三月法语节回顾

今年的三月似乎比往年寒冷,但是第15届法语节的热浪驱散了料峭春寒。整个三月里,上海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浓浓的法语风。

首先我们踏上了影像的旅程。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自1956年来他已经来过中国20多次。他“自觉的瞬息”影展,记录了中国50多年来的变化。除了中国外,他的足迹遍布非洲,中东,美洲,欧洲和亚洲,他饱满的镜头几乎可以书写一部世界近代史。

而醉心于波特莱尔的女摄影师Mélanie Challe则用黑白相框框住了巴黎。在这座拥抱了所有人,又好像疏离了所有人的城市里,她温柔的目光锁定了这座城市的孤寂。在《巴黎•孤寂》影展中,她与观者一起分享巴黎不为人知的美感。

埃及摄影展在法国人略带忧郁的镜头中显得别具一格。影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广为人知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图坦卡蒙法老像,还展现了埃及的日常民俗风情、美食及现代的埃及。在广阔的沙漠中,埃及蔚蓝的海洋更是让人心旷神怡。

在法语节中,音乐向来是重头戏。而三月对乐迷们来说可谓是一场嘻哈饕餮盛宴!来自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瑞士的四支乐队,齐聚上海同乐坊芷江梦工厂,献上一场融合嘻哈、电子、爵士及民族风的法语嘻哈时尚秀。当天,数百名音乐爱好者在现场与乐手们HIGH翻天!

欣赏过现代的电子嘻哈后,非洲大陆吹来一股清新的原始风。十多名来自非洲布隆迪的鼓手,身着传统民族服装,忘情地击打着原始的圣鼓、唱着辽阔的歌谣、跳着传统的舞蹈。他们凌空翻转、他们腾空跳跃、他们落地急停,他们用灵活矫健的躯体展现了非洲大陆的勃勃生机。

曾经是费加罗报记者的贝尔纳•布里泽先生则为上海带来了他的新书:《上海,东方的巴黎》。他以人物志的形式,讲述了上海19世纪下半叶开埠以来至1943年之间的历史。他讲述了上海的法国印记,让身在外滩附近的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听众仿佛置身于巴黎。

文化多样性是今年法语节的一个看点。加拿大魁北克法语区带来了法语及伊努伊特文的电影《生存的必需品》,讲述了残酷的自然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种不仅限于描述法语区说法语的人的生活,而是着力于跨文化交融的电影,深受观影者的好评。

第15届法语节落下了帷幕。在短短的三月里的活动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精彩,有那么让人觉得意犹未尽。让我们在回味今年法语区盛宴的同时一起期待明年第16届国际法语节吧!

您对三月法语节有什么感受呢?快到上海法语培训中心的小组发帖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