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杨越欣,转载自“法语人”微信公众号(ID : fayuren123),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授权。了解更多信息,请扫描文末二维码。

2013年全法创业创新大赛之前,巴黎高科毕业的朱元锴正在一家法国企业从事IT工作。

在朋友的号召下,不满足停留在舒适圈的他,决定组团参加大赛,还拉着曾经同在巴黎高科读书时认识的、当时正在法航工作的朱琪入伙。

“我们做点什么呢?”

经过头脑风暴,几个和艺术都太不沾边的人,决定做一个与中法文化交流有关的项目。这个选择看上去不太靠谱,但其实是他们理性考虑的结果。悠久深厚又充满魅力的文化是法国的金字招牌,而中国近年来也在推行文化“走出去”战略,因此在中法文化交流领域大有可为。作为拥有中法两国语言、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朱元锴和他的小伙伴打算借着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全法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建立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当年参加大赛的一众高科技类创业项目中,朱元锴的团队算是一个“异类”。比赛结束后,他和朱琪决定辞掉自己的工作,和张谞一起全心投入这份新的事业,并在2014年3月注册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咨询公司。

如果2016年圣诞节时你正在上海,那一定不会不知道新天地里极具未来感的X-Tree魔方树。这座高达25米、由巨形魔方块组成,辅以3D灯光效果的现代艺术装置,就是上海新天地、法国艺术机构与朱元锴的公司携手合作的成果。这棵巨型圣诞树装置在电音伴奏下变幻着各种绚丽色彩,点亮了城市夜空,颇为惊艳。每一个像X-Tree这样的项目在异国成功落地时,都像一对相爱的恋人终成眷属,也是中法文化之间的“红娘”朱元锴和他的小伙伴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创业就像谈恋爱

这份事业对于朱元锴自己而言,也称得上是一份宝贵的“感情”。公司起步的前两年是朱元锴的“甜蜜期”,也是他的快速成长期。那时IT专业出身,在艺术领域几乎零基础的朱元锴,和所有创业者一样过着每天24/24,每周5+2,从早到晚忙不停的生活。这一时期对他而言充满了新鲜感,对待未知的前路也是兴奋多于焦虑。

经过两三年的快速学习和成长期,目前公司发展进入平稳阶段,朱元锴也积累了与各种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以前刚开始谈项目,10个里面会失败7、8个,后来慢慢就能分辨出,哪些项目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推进,减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与中国和法国的艺术家、文化机构打交道,朱元锴认为“套路”并不完全一样。与法国人沟通、谈判时,毕竟不是使用母语,所以迂回空间会小一些,有时候还会出现“被他们(法国人)忽悠”的情况。但实际上一些看似只能如此的选择,还存在通过进一步交流可以出现转机,所以其咨询公司的理工男们也会坚持不懈地进行沟通,打破对方的“防线”。

关键是人

朱元锴深深体会到,人的作用对于文化咨询事业的重要性。

首先在公司内部,可靠有能力的团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同样一件事,“找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玩法。”所以目前公司发展的最大瓶颈也在于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而事业能一直顺利地发展下来,也要归功于朱元锴和他的合伙人之间的良好关系。

朱元锴和他的合伙人张谞、朱琪就像几个不同的齿轮完美拼合在一起。其中张谞负责艺术项目的挑选和质量把关,长期居住在上海的朱琪负责

项目的具体执行,而喜欢和人打交道的朱元锴则侧重经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成冬青与孟晓俊、王阳大吵的场景,在朱元锴和他的合伙人之间很少发生。创业初始几个人也没有到处拉资金,找“天使投资人”,而是自掏腰包筹钱成立公司。对于公司规模的扩大,朱元锴他们并不急功近利,只是秉着有多少钱做多大的事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所以,朱元锴不赞成事业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把精力放在圈钱上,因为 “花自己的钱才心疼,花别人的钱就会不够负责任”。他说,公司必须在具备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再考虑拉投资的事情。“钱进来的目的是助力,而不是救火”。

现在朱元锴的项目虽然越做越大,营业额也每年翻几番,但他也没有拿去填饱自己的腰包,只是在保证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又将资金投入到原创项目的建设中。

项目之一:威尼斯双年展

采访结束后没几天,朱元锴又出现在上海。对他来说,往返于中法两地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两边都是家,都有自己的朋友,所以不觉得陌生。”他也在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诠释不断发展交融的中法文化。

想系统学好法语的同学,可以参加沪江网校的零基础到B2直达法语课程
戳这里去试听>>

声明:沪江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