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娇惯孩子,头把交椅无疑排给我们中国人。

中国人娇惯孩子历史久远,古人管这叫“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不给月亮”……;民间管娇惯孩子叫“倒行孝”,是说家长对老人都没那么珍惜,为孩子甘愿当牛做马,对孩子好过父母。尤其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千顷地一棵苗”万分珍贵,独生子女就是家中的皇帝,说一不二,一言九鼎,我们且把这种现象称为“众星捧月”式。

与中国人娇惯孩子程度不相上下的,该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娇惯孩子,不仅是家庭式的娇惯,还有族群式娇惯的成分,唯一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更娇惯男孩,男孩地位之高无可侵犯。相反,阿裔对女孩子的态度比男孩子就差不少,男孩子好比珠宝石油一样宝贝,女孩子只像海里的小鱼一样繁多轻贱,我们且管这叫“唯阳独尊” 式。

排在第三的,该是黑人族群。

黑人兄弟惯孩子方式比较特别——家长原则性较差,孩子自由度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家长吼两句也是手也是高高举,轻轻落下,就是使劲打下,皮糙肉厚的黑小家伙似乎也满不在乎,黑人教育效果较差,且管这叫“撒手放羊”式。

第四是老印,印度人惯孩子,属“收放有度”式

娇惯怎么还收放有度呢?老印娇惯孩子是有选择性的,教孩子对西方的东西和习惯之类,恭敬和谦卑;教亚洲的东西,似乎有无均可。这也就娇惯出老印“阿三”的自傲性格,培养一批批西方的追随者和守门人。

相对而言,不太娇惯孩子的倒是白人族群。

以欧洲论,白人群体教育孩子较为得当,对孩子该说就说,该讲理就讲理,该惩罚就惩罚,该打绝不手软。一个比方,蹒跚学步的小小家伙假如忽然摔到了,家长会鼓励孩子站起来继续前进。即便旅行的路上,孩子往往背上自己的行李,而不是大人越俎代庖。

假如中国人看见孩子倒地,那还得了不得抱着宝啊贝疼煞半天,孩子本来不疼也给宠“疼”了,本来不想哭也给宠“哭”了。更舍不得让小孩子身背行李了。白人族群还有一点值得尊重,少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孩子就是孩子,与男女无关。他们的家长疼孩子,属于正常心理和情感范畴,不过严也不过分溺,且管这叫“规规矩矩” 式。

管教孩子最严格而不娇惯的应该是犹太族群。

记得很多次在巴黎不少公园,每逢礼拜六日,常有成群的犹太男孩由两个大人带领着赛跑或做游戏。我曾问他们,是不是经常这样聚会?他们说“是”,巴黎几乎每个区的犹太孩子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团结意识。他们说,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家人,要奋斗就必须吃苦团结。犹太人群体能有今天的成就,看来是真真正正从孩子抓起的。

任何民族主义希望与未来,都是与孩子的教育不可分开的。当然需要说明,以上各样的族群都有娇惯的孩子或严厉的家长,这篇文章里就事论事总结出一个总体现象,不周之处,希望朋友们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