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凡,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应用法语专业大二学生,2017法语歌曲大赛全国冠军。她温文尔雅,但是言谈间透出的认真和自信,让人难忘。本文为你讲述更多关于她的故事。

(为法语人录制一周年祝福视频的她)

初闻刘亦凡
法语歌唱比赛全国总冠军

今年3月,我们在上海法语培训中心亲眼见证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刘亦凡以一曲难度系数9.9的《Oh Moise》力压群雄。沉稳的台风,宽广的音域犹在昨天。

不久以后,我们就又欣喜地得知代表上海领区参赛的这位北京姑娘在武汉的全国总决赛上再次夺冠。

(刘亦凡演唱《Oh Moise》)

又见刘亦凡
她为法语而来

几个月后再见小凡,却纯属偶然。

这次我们不约而同地前去朝圣于佩尔在上海文化广场的杜拉斯作品朗读会。区别是,我们可能是为于佩尔作为“当世最伟大的女演员”的光环而来,而她却更愿意一睹法语在剧本朗读这种特殊形式下的别样魅力。

她是为了法语而来。

而于老师自然是不负众望地让所有观众领略了法语特有的音韵美。

再见小凡,依然是不卑不亢、稳重沉着。在上海作为东道主,我们和这位北京姑娘来到了曾经名噪一时的“法国街”永康路(旧称Route Remi,全长不过600米)。

虽然这条辉煌一时的法国街如今在改造下已是一片萧条,但在这个惬意的周日午后,我们和小凡闲聊起她的“后冠军时代”,灵气四射而温馨满满。

后冠军时代
她心中的舞台是宽广的

“我喜欢舞台,对我来说,舞台是广义的。”

音乐是她最大的爱好,5岁就开始学习声乐,在严格训练下度过了人生重要的7载童年。

“也许我永远不会成为职业歌手,可我是真的很喜欢唱歌。”

多年以后,在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的第一年,她报名参加校园歌唱比赛,标新立异地决定唱一首法语歌。这首如今大家再熟悉不过的《S’il suffisait d’aimer》为她大学生涯赢得了第一个歌唱冠军,也成为了她人生中与法语歌结缘的启蒙。

“作为一个大一学生,其实对歌词的意思真的一知半解,断句对我来说也不容易,但是法语真的有一种特别的音韵美,就这样硬生生地唱下来了。”

这种追求难度的精神也自始自终地延续下来,直到今年的法语歌唱大赛。听遍歌单的她选取了《Oh Moise》这首来自音乐剧《十诫》的歌曲,俨然是歌单里最难的,初衷是为了凸显自己在歌唱上的优势,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想传达的内涵,认真看了好几遍音乐剧,也同样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认真琢磨歌词、音韵,甚至练习高音。冠军固然是极大的鼓励,但是准备期间的种种突破和收获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

对这位歌者来说,舞台并不只是台前,她享受做一个台上的歌者,也同样期待做一个幕后的推手,让一切台上的美丽成为可能。

她心里的舞台是宽广的。

和法语的日常
享受法语,不忘初心

她一直到很喜欢欧洲文化,在基督教文化的底色下,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所呈现出的优雅、自由、历史感等都带上了一层神圣却又神秘的色调,让她着迷。

在学习法语之后,似乎从更深层次了解了这种氛围的源头,无论是专业课上接触的宗教故事,还是法语语言本身的古典美、构词、用法,甚至发音本身,都进一步向她“做实”了这种原先朦胧的魅力。

对于所有对法语和法国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她鼓励大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来寓教于乐。

“可以是音乐剧,但也可以是任何别的东西”。

在不唱歌的日子里,她还喜欢朗读,坚持每天朗读半小时法语。朗读极大地培养了她的学习兴趣和语感。这种看似重复性的操练能让她集中注意力、放空烦恼,将身心高度专注于唇部肌肉,她坚信:肌肉能形成自己的记忆,有时甚至超越了思想上和逻辑上的记忆。朗读于小凡而言,不只是学习,也是”清理思绪“的一种仪式,在每天的这半小时里,她可以做到心无杂念地专注在字里行间。

这种勤学苦练式的方法也被运用于她对歌词的记忆中来,当唇部肌肉做到对歌词信“口”拈来的那一刻,她就可以腾出更多思维空间来思考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样的我,在台上会更自信”。

机会永远更青睐有准备的人。她用自己的言行和理论验证了这句话。

祝她在歌声中展翅高飞。

采访:沐橙园、马维斯
撰稿:马维斯
编排:沐橙园、Yolanda

声明:沪江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