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最高的小语种职业

1、 大学教师

我们班24个人,有7个进大学当了老师,毕业8年的辞职率为零;至今看不出谁有换工作的动向,他们曾经最大的冲动是“想去个更大城市的更好学校”,不过结婚之后,又都安分了。关于辞职,有记忆的是我的两位大学法语老师,女的,还都是刚毕业的新人,她们相继离开,一个到北京法语培训班教书、一个来北京读研。看出来了,不是教师这个职业,是学校这旮旯子地方让她们觉得青春有悔。大学老师不用坐班、教学压力不大、福利良好还有职业美誉度、再加上每年两个悠长假期,除了自嘲一下薪水、抱怨一下职称,看上去也没什么想不开的了。

关于收入,社会上小语种培训翻译的兼职很多,很多活都被大学老师揽走了,以致于忙的时候,还要分点给学生干,所以对于技术工种的小语种教师来说,兼职有时能挣得比工资还多,当然我说的是大城市。

2、 公务员

现在考公务员比考研难,尤其是国考,曾经一个上外的男生同时考上了外交部和复旦大学的法语研究生,结果是——复旦悲剧了。能招小语种公务员的机构,一般都附有中国、中央、XX省或者XX市外办的字样,在中国这样一个衙门社会里,即便不为官,也似乎得志。一些小语种公务员会被派往国外,去了美日德法还要抱怨一下自己到的是领馆不是使馆的,都是在矫情的变相炫耀。至于去了非洲和美洲艰苦国家的,每月有2万以上的工资做安抚,而且搞不好回来之后还能分到房住,你会感叹:政府才是最慷慨的老板 。不过公务员我是捡着貌似最好的说的,其他的似乎都没外交部这待遇。

3、 银行

银行也是吸收了一部分小语种学友的,虽然劳动强度不低,但收入高、奖金多这道风景实在太诱人,大家都在打听着怎么杀入,鲜闻谁要闪出。

4、 自主创业

当一个人证明了自己能养活自己,甚至于还能养活可以跟自己不相关的人之后,做工作就升级为搞事业了。你可以放弃一份工作,但你很难舍弃一份事业。

在这个外语风行、网络强盛、重视教育和全球贸易的时代,外语和计算机出身的人是受益者,他们拥有更多的创业时机,英语专业出身的马云、俞敏洪是两个很好的实例

辞职率较高的职业

1、 海外劳务

我们班24个人,先后有9个追随企业进入了非洲,只有一个没有跳槽的经历,他因此现在也有了更高的职务和更为可观的收入,只是至今还驻扎在非洲。

对小语种学友而言,海外劳务通常是被看作是跳板,缓冲一下他们毕业时的就业困境,挣一笔钱,当然更好的还能给解决户口。
男的辞职,是因为觉得只要呆在那公司,就得一直在非洲憋着;而让女的死活要回来的,则是年龄,女的过了25就会觉得自己要奔三了,对于单身女青年来说,那是一件比放弃一份工作让人纠结百倍的事情。

2、 国内的各类企业

不管大的小的中的外的,国企还是央企,如果你在里面的位置一直不够重要,领着普普通通的薪水、看着有限的发展空间,面对着高额的房价房租,加之日复一日的长途奔袭,离职的可能性就会增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过于有才,被想挖人的猎头给盯上了。

不只是小语种专业,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一直很强,尤其是承担着更多经济压力的男员工,很多时候要面临着要么离开这家公司、要么离开这座城市的选择。这几年的形势还稍好一些,主要原因是房价物价都涨了,而经济不见有太大起色,就业更难,不是找好了下家,那能说离就离。所谓人往高处走,辞职未必是坏事。

对于想跳槽的小语种学友来说,只拿自己当翻译是单纯和高危的。语言会是毕业时的敲门砖,甚至于能暂时的成为摇钱树,但并非一招鲜,吃遍天,尤其是在国内。

我大部分同学进的都是企业,也都是借助着法语应聘进来的,走到现在,只有两三个还在做翻译,主要工作地点依然是非洲。
中国大陆不缺小语种翻译,缺的是懂X语的XXX方面的人才;对大部分人而言,如果到了30多岁,还只是个无厘头翻译的、而没有一个有长进的其他领域,在你诉说上有老下有小,跟企业讨价还价倾吐着出国困惑的时候,会被小语种的滚滚后浪和海外归潮的年轻、靓丽、活力、语言又不差的孩子们拍进土里。

最后补充一点,稳定的那些职业之所以难进,是因为想进的多,离职的少,入行的标准也就被越抬越高;另外一个,暂时的不稳定不等于不好,经济更有保障,比较少为财务犯愁的,俗称有车有房的,多半还是企业出来的那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