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13公的柔情塞纳河

对于塞纳河上大大小小的桥梁,有两个不同的统计数字,一是36座,一是37座,不管怎样,一座城市,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建有如此众多、风格迥异的桥梁,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他们或补实,或奢华,或灵动,或沉稳,但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奇,每一座桥都如同彩虹般绚烂。

新桥 (Pont Neuf)

新桥(Pont Neuf)其实是一座有400年历史的古老石桥,1578年,亨利三世为其举行奠基仪式,随之而来的内战中断了正在进行的工程,一直到1606年亨利四世时才告建成。 新桥,是相对于亨利三世、四世以前巴黎的桥梁而言的,而现在,它自己也成了巴黎最古老的桥。新桥长238米,宽20米,被认为是塞纳河上最长的桥。桥上有12个拱,均塑有无名战士头像,或作金刚怒目,或似菩萨低眉,神态各异,令人望而生敬,桥头处有亨利四世配剑骑马的雕像,放眼望去,这位戎马天下的法兰西君主显得不无威武。据记载,新桥建成后两个世纪,一直是巴黎的商业中心,遥想当年,行医卖艺,书商摊贩,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穿梭桥上,时至今日,我们只能从新桥桥下两侧人行道上,当年建成的半圆形石椅那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寻觅百年沧桑巨变留下的痕迹。

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

与新桥相比,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显得富丽堂皇。远看,亚历山大三世桥以无比优雅的姿态横卧在塞纳河上,它是为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兴建的,为全金属结构,长1O7米,宽4O米,是一座单拱铁桥。桥上的灯具由小爱神托着,寓意性的海长形象构成大桥装饰的主题。亚历山大三世桥是由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送给法国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大桥将两岸的香谢丽舍大街与拿破仑安息的荣军院连接起来,他们分别在河的右岸左岸,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

波伏娃桥(Passerelle Simone-de-Beauvoir)

波伏娃桥(Passerelle Simone-de-Beauvoir)位于巴黎东南的塞纳河上游段,为钢结构,以法国女权运动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命名。桥体有缓缓的坡度,加上橡木与钢铁的结合,使这座拥有女性名字的桥看上去轻盈秀美。此外,波伏娃桥总长304米,没有借助任何水中的支撑。波伏娃桥开通后,塞纳河右岸的法国财政部一带和左岸的密特朗图书馆一带之间的步行距离大大缩短了。

米拉波桥(Pont Mirabeau)

米拉波桥(Pont Mirabeau),建于1895至1897年间。因法国诗人阿玻利亚感叹时光流逝,写了一首题为“米拉波桥”的诗,而使这座桥名声大振,并被载入世界文学的史册。大桥从左岸的第15区横跨塞纳河,到右岸的第16区。它连接着左岸的公约街和米拉波路和右岸的雷慕萨街。在左岸上游侧,是巴黎轨道交通区域快速线 C线的佳维尔车站。大桥附近还有巴黎地铁的几座车站:米拉波站和佳维尔-安德烈·雪铁龙站。

玛丽桥(Pont Marie)

玛丽桥(Pont Marie),连接圣路易岛和德维尔酒店大街,是维系圣路易岛与巴黎塞纳河左右两岸之间的交通的三座桥梁之一。玛丽桥联接右岸,与之对应的德拉托内尔桥是建在同一条路上,连接圣路易岛与左岸。

巴黎的桥或古典、或现代,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永恒坐标,它们因城市而生,因城市而发展,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喜怒哀乐与兴衰荣辱。在人们眼里,它不再仅仅是连接塞纳河两岸的交通设施,而是一件件承载着巴黎厚重历史与沉淀着巴黎人文精髓的艺术品。有人称“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同样可以说,巴黎塞纳河上的桥也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