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求毕业后找到待遇更优的好工作,越来越多的法国学生回避人文学科,而对更具实用性的科目趋之若鹜,引发法国教育部长格扎维埃·达尔科(XavierDar-cos)充满忧虑的公开警告。他说,法国的文化遗产已经面临后继乏人的危境。
    
  最新的数字表明,仅有不到20%的学生选择文学科目,而上一代人的这一比例高达50%。
    
  达尔科目前已经下令教育部官员制定计划,以图重振年轻人对法语人文经典的研究兴趣。
    
  “我们需要有文化的人,需要能掌握语言和理性的学生。”他说。
    
  然而现在,那些最有才的学生们普遍认为,只有没希望的人才会选择人文研究。法国文化传统的卫道者们批评说,这种趋势是对产生了莫里哀、伏尔泰和雨果的法国丰富文学遗产的侮辱。此外,更让人愤愤不平的是,在当今的法国社会,由于电视、互联网和全球化的侵蚀,知识分子已经丧失了以往指点江山的特权地位。
    
  法国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这场荡涤全社会的文化变革中,甚至“人文”也成了年轻人嘴边的贬义词。
    
  在法国,lycée———亦即高中的学生需要参加名为lebac-calauréatgénéral的毕业会考,总科目有十一二项,但得分主要来自三大主项,即LebacL、LebacS和LebacE,分别代表人文、技术和经济考试。教育部的报告显示,LebacL 的考生已有灭绝之忧,其比例从1968年的50%,跌到了2007年的18.6%。今年,有49.6%的考生选了LebacS,31.8%选了 lebacE,后两个数字在过去15年中一直在增长。而LebacL“往往被看作那些理科成绩不佳学生的避难所,他们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非出于对人文课程的个人兴趣”。
    
  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影响,理科人才使用英语的现象日益明显,而人文学科则主要使用法语。报告据此忧心忡忡地指出,“在这些学业衰落的背后,是另一种危险……我们的传统和文化精髓的消失。”
    
  事实上,法国高中毕业生的人文、技术和经济学考试,都要考作文,但其作文等同于哲学论文,题目又大又深,只不过各有偏重。虽然如此,21世纪的法国青年,倘若如此热衷于英语、IT和MBA,不仅让法国人难以接受,似乎也不符合我们对法国文化的印象。
    
  法国最引以为傲之处,大概除了吃的喝的,就是其深厚的人文传统。同济大学教授高宣扬留法20年,对此印象深刻。在所著两卷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中曾这样写道:“我在法国期间,经常为法国高中(lycée)哲学教育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所感动。法国青年人高中毕业时,为了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必须首先通过非常严格的全国性的哲学论文(ladisser- tationphilosophique)国家考试……从中学生、大学生到普通市民,对哲学问题都发生兴趣;而那些最普及的报纸杂志也毫无例外地时常讨论哲学论题,把哲学同最生动的日常生活事务联系在一起。所有这些,形成了法国当代思想取得伟大成就的广泛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