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圣诞节刚过,巴黎的商家就开始打出情人节大优惠的广告,以招揽顾客。因此法国的情人节从表面上看,已成了一种商业炒作。因为它掀起了圣诞节后又一个购买礼品的高潮。但私下里法国人怎么过这个节日,倒确实是一个问题。

情人节的内涵在西方确实一直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据法国社会学家的考证,情人节起源于十三世纪。当时法国正处于中世纪,婚嫁对于大多数家族来说是一种安排的结果:或出于地位(爵位、封号等),或出于金钱,或出于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绝大多数夫妻之间只有名分、没有爱情。浪漫的爱情只有到婚姻以外去寻找。因此,寂寞的夫妻只好投向情人的怀抱。这种对感情的渴求是如此之强烈,以至于从法国北方的下层社会开始出现一种做法:五月份所有女性都有权选择一位情人,弃任何社会风俗和法律规定于不顾,自由自在地度过浪漫的一天。法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做法,不同的只是日期或时间的长短等。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一种习俗。后来日期也慢慢变化,从五月份变为每个月的第一天,到最后就固定下来。于是二月十四日便成为圣瓦朗坦节。在当时,这一节日是真正的浪漫爱情的象征。女性能够在这个节日中与自己梦中的“白马王子”至少相会一天,以缓解感情上的饥渴。

但这一风俗很快便遭到教会和贵族社会道德观念的抵制和反对。到了十八世纪,情人节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节日”:社会容忍在这一天女性可以与自己的精神伴侣一起缠绵一番,但已不接受性的接触。这种情形在十八世纪的骑士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

到了现代社会,婚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婚姻与爱情逐渐合二而一。情人节于是便变成了夫妻之间相互赠礼、以示爱情的一个节日。六十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个人解放和女权运动之后,情人节的内容再次发生演变。婚姻中虽然有了爱情的因素,但是仅有爱情却不足以溶化两个个体之间的一切其他冲突。于是离婚率在西方急剧上升。因此,七、八十年代的情人节重新又染上了新的色彩:在婚姻之外,寻找一种“纯粹爱情”。

七十年代以后的法国,有一个情人已不再是一桩触犯社会规范的行为,而得到普遍的谅解和容忍。

今天,法国社会学家们又提出,新世纪的情人节应该有新的内涵,即人与人之间不仅应该相爱、而且应该相容,爱情的排他性应该被消除。他们甚至提出爱情的真正障碍在于性别之差,应该消除性别……再过几十年抑或一个世纪,爱情的实质究竟如何演变,恐怕是一个比人类基因组的发现还要重大的课题。

La Saint Valentin chinoise七夕http://fr.hujiang.com/new/p1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