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实验性使其成为小众先锋

而在北京,上周是第13届法语活动周。3月20日晚,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由法国使馆文化处文化专员柯蓉主持的"如何出版法语女作家作品"的讲座举行。法国女作家葆拉·康斯坦、马克斯·蒙内,以及她们的中文出版人李永平、译者和编辑出席。葆拉·康斯坦的作品《典狱长官的女儿》和马克斯·蒙内曾获处女创作奖的《克里斯蒂娜的囚徒》同时发行。

当记者问到这位曾以《将心比心》获得法国龚古尔奖的葆拉·康斯坦对法国当代文学的看法时,作为文学教授,又是法国诸多文学奖的评委,她认为,法国文学当前充满生机和活力,其创新精神令人瞠目结舌。但她话锋一转,提到了前不久法国新小说派始祖罗伯-格里耶的逝世,"新小说派的影子终于过去了,法国文学界新人有时间呼吸新鲜空气,长年的枷锁解脱了。"她的欢呼显然和法国总统府的说法不同,当法国总统府还在哀悼 "法国知识分子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已经终结",她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待新作家好作品的出现,而不是热衷于"集体写作的大帽子"。

标新立异的创新,写作的探索和实验,这,似乎就是法国作家有别于他国作家的特点。在《世界文学》的主编,也是法语译介的主将之一余中先看来,法国创作界既不太追求为了畅销而畅销,也忌讳写作的跟风,在法国人眼里,第一个折腾的是天才,而第二个仿效者,便是庸才。即使是新小说派,也强调他们非小团体,强调各自创作的独特性。也正是如此,畅销书在法国人眼里,有可能是贬义词。

自《情人》大卖,通俗文学在法国泛滥,这类作品通常更注重表达个人感受。法语作品通常情节叙述缓慢,但讲究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在翻译成中文后,其语言特质难以呈现,也使得读惯了英美文学,讲求叙述速度和曲折情节的读者难以习惯。

同时,对中国读者来说,以罗伯-格里耶、克洛德·西蒙、图森为代表的写实的新小说派的作品晦涩难懂,成为一小部分人的专属,在媒体的追逐中,大有"新小说"成为法国当代小说代名词的势头,当"难读"误解成为法国小说的特点,不少人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