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法国人如何看中国?欧洲时报特邀记者吴明近日综述编译一篇《法国电视台聚焦“法国人看中国”》的文章,介绍了法国电视台一场不同寻常的节目,全文如下:

在法国文化电视节目上邀请三个半中国人一起来讨论“法国人对中国的陈词滥调”,主持人还是要有点勇气的!这是我偶然在本周法国电视三台“今晚,或永远也不”(Ce soir ou jamais)节目中看到的一幕。之所以说“三个半”中国人,是因为应邀请嘉宾中,有三位来自中国大陆:上海文汇报资深记者郑若麟、在法教中文的美食家Yu Zhou和艺术家茹小凡;另外一位则来自97回归前的香港:法国France Inter之声的“幽默艺术家”索尼·陈,所以可以算“半个中国人”。我们早已习惯法国人高谈阔论,但三个半中国人在法国电视台侃侃而谈,也可以算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

著名主持人费德里克·塔戴伊的“今晚,或永远也不”是收视率高、争议多、层次也相对“高雅”的电视文化节目。塔戴伊通常请一些法国政界、艺术界到新闻界、企业界的名流,从文化的角度,对一周的法国政、经、社会及国际话题进行点评。本周之所以中国成为话题之一,当然是有原因的。

法国人对中国怀有很多“偏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民意调查证明:竟有65%的法国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对法国是一个威胁,是西方国家中“恐华症”最为严重的国家。而50%以上的德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机遇”。这一反差证明,法国人的“中国观”有问题。

恰好时逢中国领导人即将更替,法国出现一股小小的中国热。一批有关中国的书问世。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人自己也开始用法语来撰写有关中国人自己的书。到遍布法国的FNAC书店去转一圈,可以发现一本由中国人自己撰写的讲中国人的书正在热销:《中国人也是人》(Les Chinois sont des hommes comme les autres),作者正是节目受邀嘉宾郑若麟。

正如电视三台主持人塔戴伊在介绍这次节目的主题时所说的那样,郑若麟“直接用法语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消除流传在法国社会中对中国的一些陈词滥调,以介绍给人们一个法国人所不了解的中国。”哪些陈词滥调呢?如中国人雇佣童工、中国人抢走法国人的就业岗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监狱……在深受这些陈词滥调影响的法国舆论中,中国是一个另类国家、中国人是一个“另类种族”。郑若麟的《中国人也是人》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很多活生生的事例,来介绍和“证明”中国人和法国人一样,是一个爱好生活与和平的友善的民族。

无独有偶,另一位年轻的应邀嘉宾Yu Zhou也在今年五月份出版了一本书,《筷子与叉子》(La baguette et la fourchette)。Yu在这本也是直接用莫里哀的语言撰写的书中,通过对比中法在饮食习俗上的异同,也试图告诉法国读者,一些在法国人眼里似乎不可理解的细节,实际上是人所共有、非常自然的一些历史、文化和环境所遗留下来的正常现象。

“塔戴伊多次到中国去,对中国有所了解,因此他认为应该给中国人机会,让他们谈谈对流传在法国人中间的有关中国的那些陈词滥调的看法。”郑若麟在回答本记者问题时介绍说,“这些陈词滥调可以说是造成法国普通民众害怕中国、甚至歧视中国的主要因素之一。正如我在节目中所说的那样,这些话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性在内,但却被大大夸大了,以至于扭曲了中国的真正现实。”郑若麟举例表示,如“中国人偷窃了法国人的就业机会”就是一例。这种说法主要依据就是因为法国对华贸易赤字。但问题是,“法国三分之二的外贸赤字来自欧洲、主要是来自德国,怎么能将法国的就业问题归罪于中国呢?”类似的似是而非的观点还有很多。

塔戴伊表示,他从郑若麟和Yu Zhou的书中,了解到很多他过去不了解的有关中国的种种情况和现象,使他产生了做这档节目的灵感。应该承认,在法国做这类节目确实需要有智慧和勇气的,难怪塔戴伊的文化节目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但一次节目是不够的。”郑若麟表示,“因为对中国的偏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消除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就在节目中,也仍然有“陈词滥调”在继续泛滥……但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证明法国人正在期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声明:沪江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