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我曾在法国旅游城市当过无牌小贩,就是在街上卖中国扇子。别以为当无牌小贩很坎坷,这里的警察绝不像国内的城管那样似乎拿着冲锋枪扫射平民百姓。这里的消费也不必向国内的小贩那样警惕着碎石逃遁或者拿着盾牌随时反击。这里的气氛平和多了,警察深明百姓生活的艰苦,但职责在身,还是苦口婆心地说:"这里不能摆卖,你们到市场上卖吧!"诸如此类的话,对我们女士就更客气了。法国人喜欢闲聊,谈天说地东拉西扯。于是跟我买扇子的顾客总和我聊上几句,了解双方的民俗风情。热衷亚洲文化的顾客更是热情地和我聊起中国文化,随后他们都感谢我让他们买到精美的中国扇,满足地离开。
可是法国人不大守信用,他们喜欢信口开河说:"我等下回来买。"最初我很高兴生意就要来了,却也纳闷:为什么现在不买呢?为着这一句话我痴痴地站在街上等上好一段时间,也没见回来。后来学聪明了,听到这句话只一笑置之。也许在法国文化中,这只是一句"我考虑一下"的潜台词吧!

在我旁边摆卖的有一些是卖画的"画家"。其中有一个知道我是中国人,竖起大拇指就说"中国人很聪明"。原来他们的画都是从厦门进货的赝品。这些画制作得很像手画的真迹,外行的游客不晓得个中秘密,以为真是出自法国街头画家的手笔,就花几是欧(几百块人民币)把"海报"买回家了。当时听了我哭笑不得,原来这就是他们眼里中国人的聪明。
我卖的一种色彩鲜艳的扇子总是吸引小女孩的眼球。令我体会到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存在很大区别的是,每当父母坚决地说"Non (不)!"的时候,即使小孩子流露出多么渴望的眼神,也只会眼巴巴地望着心仪的东西,乖乖地牵着大人的手离开。这时我也不必再吸引小孩子,因为Non就是Non,父母绝不会纵容孩子的欲望,孩子也不会哭着闹着非得到不可。
一个热辣辣的下午,由一个浓妆艳抹的中国太太经过,直勾勾地盯着我看。我想既然是中国人就不必费神兜售中国扇了。她竟然走过来问:"你是中国人吧?!"遇到同胞我当然高兴地回答。她却匆匆忙忙地说:"给我一把(扇子)吧!"没想到中国人也作我的生意,于是我殷勤地说:"我这里还有其他款式,您挑一挑吧!""不用了!"她依然不耐烦地说,一边掏钱一边很神气地扔了一句:"我看你是中国人才走过来,唉,算了,帮你买两把吧!"我怔住了,如果是以前在国内的我,或许我会很有骨气地说"我不卖!",不,如果是以前,我根本不会在街头叫卖。。。而今天又累又热,我本来就想再卖出一把就回家休息了,如今又两把扇子的生意,我只好无奈继续赔着笑说了声"谢谢"。这位中国太太头也不回地走远了。我几乎没被法国人歧视过,如今却被中国同胞瞧不起。我不觉得委屈,只觉得可悲。
无牌小贩的生活丰富多彩,让我见识了很多人情世故。这是我在法国上的第十四课。

要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是一年半载的功夫。在这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只是窥见了法国文化的一角,却丰富了我的人生,开阔了我的视野。我愿意继续怀着好奇的心,去发现和体验这片土地和这些人民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