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的7月14日,巴士底狱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这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梦想照进现实”的行动。之后的学童们在课堂上被告知,这是共和国建立的伟大时刻。而这一天也顺利成章的变成了法国的国庆日和公休日。在爱丽舍宫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街上将布满红白蓝三种颜色,巴黎将成为一片尖叫的海洋。而今年的庆典将格外的盛大,萨科齐总统将邀请它在欧盟及地中海沿岸的各国领导人们共同参与仪式。

但重新回到大革命的那些日子里,为什么单单是这一天获得了如此之重要的地位?

攻克巴士底狱,这座象征着皇家威权的监狱,无疑具备象征革命的重要性,因为这代表了专制政体的削弱及人民主权的增强。但是其他的日子也同样具备着历史的标志性意义:举例来说,1789年的8月26日,人权宣言正式通过;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君主政体正式终止。它们也都具备独特的重大意义。

除此以外,7月14日的庆祝基本上与革命精神无关。1790年军队庆祝成立一周年,同时为了祝贺新宪法的颁布,拉法耶特将军宣誓的誓言是:“永远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和国王!”更令人沮丧的是,激进的政治家马拉这样形容这一天,“革命,至今为止,仍然只不过是一场人民的噩梦罢了!”

就像有人所回忆的那样,巴士底狱的被攻占并不完全是由英雄主义所构成的。严格一点来说,这监狱其实并不是“被占领”的。最终乱民们进入监狱内部的时候,监管者们早已放弃了职责去守卫它。尽管人们急切的去寻找武器,但最终他们一无所获。而整个行动所解救的犯人也只有区区七人而已。有后人用“偶然事件、妄想狂和无节制的暴力”来形容这次行动。其间充满了种种其极端残忍的行动事件的谣言。许多被人们认为是革命敌人的人被从坟墓中挖出,尸体被肢解,头颅被厨具刀割掉,最终用长矛顶着游街示众。

拿破仑本人也极力废止庆祝这个日子。直到1880年之前,这个日子都罕有特殊意义。直到接近一个世纪之后,才有人提议将这个日子作为法国国庆日。于此同时,马赛曲也被列为法国的国歌。这首曲子由年轻的军队工程师Claude-Joseph Rouget de Lisle所作。根据茨威格的代表作《人类命运闪耀的时刻》所述,这首曲子,写于1792年的一个夜晚,“写作它的人简直是被上帝握住了手”。

但是,就像很多人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一个人提议说要将1792年的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真正建立的日子——作为法国的国庆日。因为人们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血腥日子仍心有余悸。

7月14日因此是一个政治上的妥协。它混合了1789年的革命精神和1790年的团结信号。一部分是源于它帮助愈合了普法战争的伤口,巴士底日被赋予了一种军事上的含义直到今天。它被国家主义者们包装成这样一幅景象“在国家的旗帜下军队与国家的联盟。”

从那以后,每逢法国遇到那些历史上的危机时刻的时候,这个日子就被赋予各种不同的丰富含义。它具体被打扮成什么样子则由语境所决定,每次不同的事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阐释它。直到今天,这个日子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单纯的盛大庆祝仪式。从本质上来讲,它可能已经只是个“国家的休息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