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阿谢特出版社标志。(下)伽里玛出版社标志。

在法语中,有个词叫做éditeur(出版人),它将英文中的publisher(出版商)和editor(编辑)这两个不同的词融于一身。"出版人"并非自古有之,直到19世纪才在德国、英国和法国出现了这个新生行业。

如果想要了解一下法国出版业的历史,巴尔扎克的《幻灭》是个绝好的窗口。书中人物道里阿就是以当时最有名的出版商Ladvocat为原型,后者出版了很多拉马丁和拜伦的著作。巴尔扎克将出版业的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展现在了这部小说长卷中:纸商,给出版商提供用纸;印刷商,采用先进机器印刷,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图书的成本。在这条产品链上,出版人身处中心位置,他阅读作者手稿,与之沟通,商量有关印刷事宜,并负责支付稿费,还要联系纸商、印刷商,将手稿变成图书。其特别之处在于,从19世纪开始,出版人就必须有出版计划,要预测未来市场,了解公众的口味。这跟老式的书商完全不同,他必须在出版过程中体现自己的识见。

1835年,"出版人"这个词条出现在《法兰西学院词典》中,可以说是"出版人"这一体系的正式产生。在1850年-1860年期间,出版制度经历了工业化改革,阿谢特在1864年时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出版商,阿谢特这个老字号于是开始刻写法国出版业历史,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法国图书出版业。

谈及法国出版业,路易·阿谢特(LouisHachette)是个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被迫离开巴黎高师的学生路易·阿谢特做起了学习资料、教科书的出版生意。1851年,一次伦敦之行让他注意到了车站里的书报亭,他希望能在法国也发展这样的销售机制。

但在车站里,教科书似乎是没什么销路,于是他设立了文学图书部门,"铁路书库"(LaBibliothèquedesChemins deFer)得以诞生。阿谢特自此不再仅仅是个出版社,而更像一个公司,并采用了高效率的流水线分工体系。作家左拉曾在阿谢特工作,著名的《妇女乐园》其实就是对这段经验的描述。

步入20世纪后,法国出版业经历了两次合并运动。第一股合并浪潮发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自吞并了多家出版社之后,出版业形成了阿谢特、伽里玛(Gallimard)和西岱出版社(LesPressesdela Cité)三足鼎立之势。第二股浪潮则发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加德尔集团掌握了阿谢特41%的股权,成为其老板。西岱出版社历经数家之手,最后被维旺(Vivendi)集团控制,其母公司维旺环球出版公司(VivendiUniversal Publishing)又吞并了Larousse,Nathan等多家出版社。伽里玛根本无法与此两大巨头竞争,落入了第二梯队。

同属此梯队的还有Flammari鄄on,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AlbinMichel)和塞伊出版社(Seuil)。这六家公司一共控制了市场3/4的份额。

老牌出版社历史悠久、享有盛誉,面对时代的变迁,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革。Seuil在2004年初与HervédeLa Martinière合并,开始并行地发展出版系统(Seuil出版社)和发行系统(Volumen)。

AlbinMichel似乎也要追随Seuil的足迹。伽里玛的家族继承人安东瓦纳·伽里玛(AntoineGallimard)在奋斗20年后还是没能保住家产,只能让投资商参与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