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IAM乐团于1985年在马赛成立(成立之初名为Lively Crew),很快就毫无争议地成为法国最著名的说唱乐队之一。他们的音乐并不刻意区分内容与形式,唱词文风精致,主题多涉及贫民区的生活以及多元文化,严肃与幽默并存。IAM乐团对埃及、中国和日本文明尤其感兴趣。他们喜欢在其名称的大写字母上做文章:2007年IAM代表的是“亚洲帝国男人”(Imperial Asiatic Men)。在中国,他们将与当地的艺人一起创作并演出。

【歌曲试听】
JAZZ:

Quand Tu Allais, On Revenait:

Passion-

IAM中的大多数人都是马赛人,乐队也是在马赛成立的。刚开始做音乐,hip-pop这种音乐形式甚至还不是特别为大家所了解,在法国、乃至马赛都是很小众的音乐类型。而正因如此,热爱此种音乐的成员们在相遇之后也一拍即合,开始带着这样一股热忱,走上“做自己的音乐”之途。

“把我们聚集在一起的是友谊,还有对hip-pop的热爱,”这种共同的观点乃至理念,让IAM成为一支非常具有凝聚力的队伍。而乐队传达的音乐主题也极其多样化。其中有一些轻快的曲子,适宜于节日氛围;也有一些歌曲,阐述着沉重的现实,表达着艺术家想要介入社会的尝试等等理念。

Universalité-

乐队曾改过几次名字,最后确定了现在这个——“IAM”。这个名字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强调“我存在着”,宣扬着一种普世价值观。在如今社会中,所有事物都好像被标号的数字,IAM想做的,却是通过那些字母,来表示自身的“存在”。我们可以听到,他们通过这个名字,通过大喊,来彰显字母的存在意义,乐团的存在意义,乃至个人的存在意义。这也正如美国1964公民权力运动时喊出的口号给人的震撼——“I AM A MAN!”

创作主题上,IAM不仅关注现实,着眼诸如对抗种族歧视等议题,也对古老的文明,投去了好奇与关注的目光。法国如今的历史和文化教育,都更侧重于法国和欧洲视角,在此基础上成长的青年,尤其缺少的是对亚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这些残缺与遗憾,让他们试图探寻更多的“普世性”。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社会议题,涉及更广的文化领域,也广泛使用各种风格的演奏乐器,等等。

IAM对于遥远的中国,一直有一个“梦”。之前他们对中国的最初了解,是通过一些书,以及一些上世纪60、70年代的香港电影。当他们在纽约录制第一张唱片的时候,每天都去中国城看些普通话对白外语字幕的电影。这些影片伴随着唱片录制的整个过程,成为了印象深刻的回忆。而近乎在乐队成立25、26之年后,他们才真正踏上中国土地,圆了一把这个“中国梦”。

Rencontre-

IAM之前都是一种西方模式来跟东方文化接触。在这种相遇的背后,也不乏一些自己的解读。比如很早在马赛,他们就表明了立场,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好比我本人也不是伊斯兰教的信徒,但是通过创作相关歌曲,面对这些伊斯兰的文化,我们能了解其内在的东西。对埃及、亚洲文明方面的理解也是如此。在这个乐团创立的初始,在我们的理念中心,就有这样一种文化的交融乃至交换的思维存在。”这是乐队成员的心声。

在IAM看来,Hip-Pop文化该有这样一种世界性。这种文化涉及的领域不仅音乐,还有其他诸如舞蹈、绘画,包罗万象。今日的它,已经褪下误解与漠视的厚痂,更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东西。各个国家的人民,不论所讲是什么语言,不论拥有是什么初始文化,都有可能接受Hip-Pop,也有可能在其中找到个人的、独特的、有归属感的东西。

这次来中国的演出,也是IAM对于中西文化碰撞的一种尝试。此次他们在中国将有三场演出,分别是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已经到访的城市,对IAM的成员来说,也是完全崭新的体验。他们也坦言自身的一些固定看法也因此得到了改变。比如,欧洲视角中的中国一直很消极,有着各自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但通过实地观察,他们发现的是,虽然也有这些问题,但政府也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最为积极的一面。此外,之前的印象很片面,很固定,也因此觉得中国是个到处一样,十分单一的国度,但真的了解之后,会发觉,中国是一个深刻阐释“多样性”这个词的国家。中国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文化。看到的越多,遇到的越多,也越能发掘到其丰富多彩的一面。这让他们的此次中国之行,总是充满惊喜和意外,也格外满载希望和期待。

相关知识背景:夏至音乐日是什么?

法国夏至音乐节(Fête de la Musique)创办于1982年,于1985年走出法国,向世界传播。这是一个面向各种音乐形式的全民大型节日,从一开始就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今,音乐节被全球很多国家采纳,五大洲110多个国家、340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庆祝这一节日,该音乐节曾在北京、上海、成都和武汉等城市举办。其中上海音乐节开始于2010年,武汉音乐节开始于2006年。郑州音乐节开始于2014年。

本内容为沪江法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