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德·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从1572年到1592年,他用20年时间写成了3卷共107章的随笔集,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蒙田随笔》问世40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读者遍布全球。

  上海书店出版社此次推出的《蒙田随笔全集》,由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用十年时间独立翻译完成。整个翻译稿,完全手写而成,近2000页的作文稿纸上,满是不断修改后留下的痕迹。尤其是书中出现近1200条的引文,大多使用希腊、意大利、拉丁语写成;近1300个人名,近500个地名,马振骋对于每条引文都一再核实,每个人名、地名力求翻译准确,充分体现出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精神。此外,马振骋还编写了一份详细的"蒙田年表",直观地描述了蒙田的人生轨迹;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条注释,以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制作了多达215条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索引",订正了前译版本中许多的误译与不准确之处,统一了文风,让处于中文语境的读者真正了解到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蒙田。

  着名法国文学翻译家许钧先生说,"翻译法国文学经典,有两座难以超越的高峰,一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是蒙田的《随笔》。"《蒙田随笔全集》共3卷,107章,不仅卷帙浩繁,而且使用古典法文写成,其中大量使用希腊语、意大利语等,频频出现加斯科涅方言、拉丁语的冷僻字眼,因此,殊难理解与翻译。马振骋先生知难而上,以其深厚的中法文功底、文学素养以及丰富的翻译经验,全面而又精确地再现了蒙田随笔的博大精深。

  座谈会上,法语文学翻译家马振骋绝口不提十年埋首译作之艰辛,反而称蒙田是一位和自己深有共鸣的作家,喜欢了就很乐意表现,做喜欢的事就没什么辛苦。他重点介绍了蒙田的人生经历及其随笔全集的价值,言辞中对蒙田这套"越写越精彩、越写越深刻"的大书充满感情。在谈到马译蒙田与之前所出版的其他蒙田译本高下之分时,马振骋用蒙田常说的一句话"我知道什么?"来回答,他说:"从翻译的角度来说,错得不是太丢脸的话就是一本好的翻译书。"他谦逊地表示:"有人问我到底哪个译本好,我觉得不好说,这和人的履历有关系。同样一个人的翻译,几十年前的翻译放到今天看,恐怕不合适了。说现在比从前好不是要否定什么,这些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积累,通过认真工作为翻译做出贡献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在座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和刚刚开始学习法语的青年学生,都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这位老一辈翻译家的由衷敬意。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主任袁筱一在发言中用"轻盈"一词来形容蒙田,并以一长串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了对马先生的敬意,"马老师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提蒙田‘我又知道什么'的问题。译者赋予蒙田一段来世生命,他穿越古希腊语、拉丁文、古法语的障碍,用勇气、事件、耐心和丰富的人生阐释了蒙田。蒙田不是自己这样的‘译手'可以接手的,马先生的生活可能比蒙田更丰富。"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罗岗教授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天然地包含了汉译外国文学,而汉语翻译的语言风格直接影响了新文学。他强调,比翻译能力更重要的是,翻译的意义更多是增进对中国人的理解。正如柏拉图《理想国》诸多译本中绕不开布鲁姆的版本,今天蒙田的翻译在中国语境中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也是汉语文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着名作家孙甘露以其曾经跟随马先生学习法语的经历,为与会者提供了许多进一步理解马先生,从而理解马译蒙田的细节。孙甘露说,自己从马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除了日常生活和翻译,还有文学写作,大量各方面知识的人生思考,从微观中发现事物价值的能力、谦逊的写作态度。

  文学评论家刘苇称《蒙田随笔全集》非马振骋翻译的不看。他认为,由马振骋来翻译蒙田真是再贴切不过。因为,马振骋不仅用中文来对应蒙田的法文,而且,他还用自己全部的人生智慧来传达蒙田在随笔中要表达的涵义与思想。蒙田在随笔里所含有的全部人生经验,马振骋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同样透彻地感知与体会到了,因为他也到达了相类似的人生境界。所以,在马振骋翻译的文本中,不仅能比较完美地传达出蒙田在文本里包含的信息,而且他还翻译得恰如其分,有趣,传神。马振骋译笔中带有的古色古香的调子,正好对应蒙田时代的文字特点。也许,人们在阅读这个由上海书店出版的全新版《蒙田随笔全集》时,也会产生一种错觉,就如同蒙田自己在用中文写作似的。

  作为戏剧研究专家,于东田在发言中阐释了蒙田与莎士比亚的关系之后,爽朗地表达了自己作为研究者、作为读者的谢意:"蒙田在中国找到了最合适的译者、最合适的出版社。" 她说阅读马振骋先生翻译的蒙田,是非常幸福的体验,他不晦涩不神秘,他是完全的善信完全的诚实。

  此上海书店版马译《蒙田随笔全集》根据伽利玛出版社《蒙田全集》1962年的版本译出,还参考了法国伽利玛出版社收在《七星文库》中的《蒙田全集》,真正从法文直接翻译到中文,没有经过英文版本的中介,精确呈现了蒙田随笔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