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中国与法国在历史、文化和民族习惯等许多方面存在的相似性,使两国人民相互仰慕,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但也应看到,中法毕竟是两种文化,无论是历史,还是民族传统,差异巨大。在让中法两国人民注目对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同属西方文化,以基督教—犹太教为本源的欧美人又是如何看法国人的。

“古老而遥远”——法国人眼中的中国

对大多数法国人而言,中国是东方文化的象征,中国人是智慧和勤劳的同义词。中国对法国人的吸引力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好感源于路易十四时期(参见第二章)。对任何法国家庭来说,拥有一些中国收藏,哪怕是一些民国时期的景泰蓝,都将是一种高雅品位的体现。这种对中国文化的喜爱还反映在历任法国总统身上。

戴高乐将军酷爱中国文化,他从中国光辉灿烂的过去洞察到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大作用不仅不可避免,也符合情理。他曾在生前向他的外甥女——一位法国驻华外交官了解大量中国的事情,希望有生之年去人民中国看一看。我没有赶上戴高乐的时代,也没有赶上蓬皮杜时期,但我有幸拜访过蓬皮杜夫人,在她的会客厅里,我亲眼目睹了蓬皮杜总统1972年访华时从中国携带的各种纪念品,在每年使馆的国庆招待会上,蓬皮杜夫人总要向我忆及他们当年访华的情形;德斯坦总统领导的法国经济蒸蒸日上,在他任期内,小平同志还访问法国,受到隆重接待。德斯坦总统热爱中国文化,卸任后猛学中文,并喜欢在一些公共集会上用中文引经据典,每年他还率领法企业运动协会(前雇主协会)的法中委员会访华一次;密特朗是第五共和国惟一的一位左翼总统,1981年当选前曾专门访问过山东曲阜,特别热衷孔孟文化,在其政治斗争生涯中,念念不忘孔孟之道;现任总统希拉克非常热爱中国,有强烈的“中国情结”,其对中国历史知识,尤其是青铜器堪称专家水平。当然,作为政治家,无论是戴高乐将军,还是希拉克总统,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21世纪初的今天,他们均看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作用。我曾亲耳多次聆听过希拉克对中国在国际作用的评价,认为中国将在新世纪成为世界真正的第一强国。


说到中国未来的作用,我曾多次在巴黎上流社会晚会上感受到法国人对中国由衷的敬佩。精英感叹中国人对劳动的由衷热爱和由此焕发出的无限创造力。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代表人类的希望所在,是世界的未来,而法国沉重的福利负担、懒惰的民族习性将早晚断送法兰西过去的辉煌。这种看好中国未来的观点在老百姓中也很普遍。有一次,我代表赵大使到法国中部的克莱蒙菲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做报告,从火车站到旅馆的路上,司机神采飞扬地对我说,他一年要接待许多来米其林总部参观的中国人。当时正好杨立伟乘“神舟5号”载人飞船上天,这位老兄对我说,中国非常强大,最快5年就超过美国,到时法国就有救了,因为中国可以对美国说不。


当然,作为法国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不可能像政治家和精英们所具有的战略成分。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许多法国人如同过去的大文豪雨果,喜欢中国完全出于对中国人坎坷命运的同情。由于中国人命运多舛,一部分法国人对中国的兴趣在于如何帮助中国人减少苦难。在法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系列连环画,叫《丁丁历险记》,其中有一段讲到丁丁到中国西藏的经历。许多法国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迄今还是从这部系列连环画中来认识中国。此外,在法国,反映中国“文革”的电影、小说等文艺题材的作品很多,不少法国人从这些作品来认识中国,脑子里还停留在中国封闭的时期。相比之下,企业家通过在中国的经营活动来看中国,其评价与中国蒸蒸日上的市场有关,认为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未来的经济大国,只有到中国来发展,才能降低法国企业的经营成本,保持法国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没有一个法国企业家不对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赞扬备至和感到欢欣鼓舞的,但企业员工则未必,他们担心中国发展得太快,早晚要使法国的企业迁至中国,从而以一种矛盾的心态来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