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之路(2)

重逢
尽管法语学习停止了多年,但在这期间,深藏在他心中的恢复法语学习的念头始终没能消除,每次去外语书店他总是没有例外地会去法语书架看看,见到有用的就买回家,潜意识中一直在准备着某一天重新开始。他说,之所以要恢复旧业,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喜欢法语,外语这东西,你越是投入,就越会喜欢。更重要的他有一条信念,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学有所成,才不亏了以前所付出的努力。1995年戴老师终于又重新开始了法语学习,当然先是重温学过的内容,然后再作出新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法语就学得越来越深入,到后来学过的书籍资料放满了整个书架,因为到处收集,家里的法语书种类早已超过了外语书店里能看到的。

收获
收获总是属于那些辛勤劳动、执著追求的人。在独自“修炼”了十多年之后,戴老师终于炼成了正果。2000年他报名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法语水平考试,这一考试被用于国家选拔出国留学人员,也是外语学院老师晋升职称的专业考试,十分严格。对戴老师来说这是他自学法语以来第一次参加考试,在此之前他连法语课堂都没有进过,更不要说参加这样一种权威性外语水平考试,这显然是一次考验,也是对学习效果一次很好的检验。巧合的是,那时戴老师家正好遇上新居装修,由于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时间上与法语考试撞在了一起,因此考前根本没有时间复习。结果,凭着十年修炼而成的真功夫,戴老师一举过了笔试、听力和口语三大关,当考试通过的消息传来时,戴老师感到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他有资格去申请教育部的公派留学了。可是在查了2001年留学基金委公布的计划项目后才知道当年正好没有戴老师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派出计划,这种情况下去申请,一般来说是没有希望的。经过一番分析之后,感觉到教育部的公派留学是很看重候选人的语言能力的,因为这是学习交流的前提,而自己有明显的语言优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还是将申请书报了上去,结果真的被破例选中,法语终于为他赢得了一次机会。

远行
2002年秋,戴老师终于地来到了美丽动人的塞纳河畔,进入了欧洲最大的医学中心留学深造,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他所在巴黎第六大学是以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又叫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是法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学府,其中戴老师所在医学中心是欧洲最大的医疗机构,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医学名家,有些还是相应专业领域的泰斗或创始人,如目前国内正在日益兴起的椎体成形术,就是20年前在法国首先开创的,后来逐渐推广到欧美各国和世界各地,这个医疗中心的一位放射科专家就是两个创始人之一,还有如医学界家喻户晓的神经科学家巴彬斯基等也是这里的医生。在巴黎期间,除了在专业上,特别是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方面得到了深造外,戴老师在学业上的勤奋精神也同样得到了法国同事的高度赞赏,到期之前,科主任和秘书长多次提议戴老师继续留在法国从事学术研究,考虑到自己与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及所在单位和大学之间的协议所定,还有国内正在他名下攻读学位的研究生需要指导,戴老师选择了按期回国服务。他认为一个人的信誉和责任心比什么都重要。

感慨
戴老师说在法国留学期间除了业务上得以提高之外,也充分领略到法国医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法国医疗体系成熟和优化的运行机制,后者才是法国始终能够在医学领域保持世界领先的真正原因。此外,人们心目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国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比如在中国,也许是受传统治疗习惯的影响,对患者的处理或用药过程被看成是首要的,诊断过程则被看成是附属的。而在欧美,由于西医循征思维方法的影响,疾病的诊断被看成是首要的,认为没有诊断就无从谈治疗,只有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治疗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导致不良后果。诊断工作也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就像案件的侦破,是高难度而且是首要的部分,而治疗就像是对案件的处理,必须先建立在案件充分侦破的基础上,否则只会造成冤案。因此,在国外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医生地位特别高,这一点在美国如此,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就更加突出,影像诊断医生的收入就始终排名第一,平均收入是内科医生的3倍,相应的住院医师培训期限则是内科的2倍(内科2-3年,影像科5-6年),可见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难度和地位,以至于一般医学院毕业生是很难选入影像专业的,除非各方面都很出色。

展望
在谈到今后的计划时,戴老师说,等到时机和环境因素成熟时,他打算与法国方面开展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介绍中国的医生去法国留学深造,或者邀请法国名家前来国内讲学、演示、培训等,甚至利用其技术与管理水平来国内全面指导、提升某一家医院等。出于对法语的爱好和将来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戴老师特别愿意招收英语基础好,又对法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生。希望将来学生不但能出去学习先进的技术,也能亲身去体验一下普遍存在的国际化的专业理念,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