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芙客栈的记忆

  凡高最后的故居--拉芙客栈(L' Auberge Ravoux),就在奥维(Auers-sur-Oise)小镇中央的路旁。客栈外的围墙上,爬满青藤,暗红色的说明牌就嵌在绿墙之上。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正凝神阅读。

  沿着一面爬满青藤的围墙,我走到了拉芙客栈的门口,登上十分狭窄的楼梯,低着头走进凡高最后的住所--一个极小的房间,空空的铁床,有一种阴郁、绝望的美,尽管有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但仍让人觉得寒气袭人。

  拉芙客栈就在这一时刻,呈现出历史的本来面目。那是在我漫长的旅途中,可以迅速回想起来的一个心灵震颤的瞬间。尽管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仍然可以嗅到客栈里阴冷的气味,还有木头的霉味,房间低矮得像是一个亭子间,倾斜的屋顶也只比床栏杆高出一点,旁边是一扇小窗。站在窗口,人都无法直立。我就站在那里留下了一张照片,脸上有着强烈的顶光,仿佛我也回到那个年代。

  在房间里,有一件展品,上面用法语写着: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在咖啡馆里举办我的展览。那是1890年1月10日,凡高写给他的弟弟Théo的话。凡高当然不知道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他狂热落寞的一生,在这里划上句号,结束了贫穷、艰辛和苦难。

  在故居楼下静静的放映间里,我和几个同样来自远方的旅人,坐在木凳子上,一起观看了一部介绍凡高的短片,影片拍摄得十分富有诗意,以凡高的画作串起他的整个世界。看完一遍后,我觉得意犹未尽,对管理员说明了我的身份。那位气质优雅的中年女人,又走进去,专门为我放映起来。小小的放映间里,只有我一个人。连续两遍的短片,关于凡高的记忆就在那色彩浓烈的短片中,扩张开来......

  我曾拜会过凡高的其他故居。安特卫普是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1885年11月底,凡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凡高这个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不管怎么说,安特卫普时期在凡高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应是相对独立的。

  1886年2月,凡高到了巴黎,开始了他更伟大的创作......而在奥维小镇,拉芙客栈就是他生命和创作的终点。

  凡高的世界充满激情,从他的向日葵到他的星空,都是这样,热烈、迷乱,充满着狂热而寂寞的情调,留驻了生命中一些永不再来的东西,华丽而凄美。在流失的时光中,在110多年后,依然令人唏嘘、感叹。坠入凡高的精神世界,对我来说,就是完成了一次信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