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几个世纪以来崇尚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老古话,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为学子铺垫锦绣前程。上大学、考博士、获得好几张文凭确实可以增加就业优势,但如果选择专业时不同时关注市场,时刻调整自己的学业方向,使之同客观需要接轨,哪怕知识学得再多再好,毕业以后也会面临长期找不到工作的窘境。据法国国家干部就业局(Apec)对获得硕士学位(Bac+5)的青年人就业情况调查的数字显示,因专业不同,毕业生待遇极不相同。有工程师、微电子、信息业文凭的青年人就业一般十分顺利,既可很快获得长期合同(CDI)得到的薪酬也相当高。毕业于商科、外贸、环境保护和持有物理科文凭的,工作理想,薪水理想,跳槽现象普遍,不够稳定。进入金融财会、出版界和公共关系联络部门工作,很快能获得安定职位,但工资普遍较低,晋升缓慢。最不幸的是学人文、法律、社会学、外国语和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难找,学非所用、大材小用的现象相当普遍。

  法国劳务市场需要人才

  好消息!法国劳务市场到处需要人才。这是国家干部就业局局长亲口所言,并得到劳工部确认,目前法国许多行业专业人才紧缺。然而,"政治革新基金会" (FONDAPOL)不久前对20个国家中30岁以下青年作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丹麦、美国、中国和印度青年,一半人相信自己"会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法国青年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却十分悲观,仅仅四分之一的人充满信心。社会学者评论,法国人的教育制度出了毛病,只注重精英,追求培养抽象化能力,忽视每个人的实际价值。因而,每年有10万中学毕业生放弃进入高等学校升学的机会,有的甚至读不到毕业。尽管如此,文凭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据统计,2007年的普通和专科大学毕业生中,7.5万人一出校门便在私营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谋到了干部职位。总体而言,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是能找到工作的。问题在于,一些人才大受欢迎,还可以同对方在工资待遇方面讨价还价。另一些人则只有得到临时工作的小运气。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