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与奥斯卡的奖项设置有很大区别,除一些固定奖项之外,还有不少非常设奖项,如《青红》在59届戛纳电影节上斩获的“评委会奖”,即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奖项。下面,对戛纳影展的奖项及相关历史进行简单介绍:

  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最高奖,相当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因其奖杯为黄金的棕榈枝(代表了遍植棕榈树的法国南部滨海城市戛纳),故称“金棕榈奖”。此外,还有一座“最佳短片”的金棕榈奖杯,即最佳短片奖,但一般意义上的“金棕榈奖”,仅指“最佳长片”的这一尊。

  历史上两次获得金棕榈奖的导演寥寥无几,“双金棕榈俱乐部”甚至比“2000万美元片酬俱乐部”更难进入。我国影迷比较熟悉的金棕榈影片有维姆•门德斯的《德州巴黎》、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拉斯•冯•特利尔的《黑暗中的舞者》、罗曼•波兰斯基的《钢琴师》等。我国唯一荣获金棕榈奖的影片为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历史上唯一荣获金棕榈奖的纪录片为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

  评委会大奖(评审团大奖):

  戛纳电影节第二位的奖项,亚军,准最佳影片奖,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亦有“评委会大奖”的设置(别称“银狮”、“银熊”)。相比金棕榈奖得主的影片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话题性,获得评委会大奖的影片多因其独特的风格取胜,因每一届评委的口味不同而迥异。如去年的韩国电影《老男孩》,其艺术性故不可否认,但许多影评人和媒体很难苟同评委们的选择(如冯小刚老师称,他对该片有着本能的厌恶)。

  此外,许多金棕榈得主之前都曾获得“评委会大奖”:《低俗小说》之前,塔伦蒂诺曾因《落水狗》获此奖;拉斯•冯•特利尔在《黑暗中的舞者》之前,亦有《破浪》赢取此奖。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影片为张艺谋的《活着》。

  最佳导演、男主角、女主角、编剧奖:

  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男主角、女主角、编剧奖比较朴素,不像威尼斯和柏林(最高奖为“金狮”、“金熊”,而此4个单项奖与“评委会大奖”均称“银狮”、“银熊”),没搞出个“银棕榈奖”来。与奥斯卡奖的最大不同在于,戛纳的编剧奖方面,无“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改编剧本”之分。

  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最佳导演奖得主,如伊朗的人文大师阿巴斯、无冕之王马丁•斯科塞斯等。在戛纳电影节与奥斯卡一贯对立的积怨下,仅有两位美国演员曾获得奥斯卡和戛纳的双料影帝(影后),分别是70年代的约翰•沃特(主演越战电影《回家》,此人即安吉丽娜•朱莉之父)、93年《钢琴课》的霍莉•亨特(以聋哑自闭、为情所困的女权形象轰动世界)。另有两位演员囊括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影帝(影后),分别是美国影帝——“坏小子”西恩•潘(同时凭《神秘河》问鼎金球、奥斯卡,世界唯一一位5大电影奖的大满贯得主)和法国影后——知性演技派伊莎贝拉•于佩尔(《钢琴女教师》、《八美千娇》等代表作广为我国影迷熟知)。

  我国获最佳导演奖的导演分别是王家卫(97年的《春光乍泄》)、杨德昌(00年的《一一》);唯一的戛纳影后为张曼玉(04年的《清洁》);葛优(94年的《活着》)、梁朝伟(00年的《花样年华》)均曾加冕影帝。至今无人问鼎最佳编剧奖。

  评委会奖(评委会特别奖):

  地位相当于优秀影片奖或者传媒推荐奖,与上述6个大奖不同,属于非常设奖项。颁奖原因多为评委会内部有2、3位评委,对某部颇有特色的影片极富好感,从而争取到的特殊表彰。获奖影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评委内部人气一定十分旺。譬如: 91年拉斯•冯•特利尔的《欧洲,欧洲》、96年大卫•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04年科恩兄弟的《老妇杀手》和阿皮察朋•维尔拉瑟查库的《热带病》等等。

  我国获此奖项的影片有93年候孝贤的《戏梦人生》和今年王小帅的《青红》。参考今年评委的个人履历及对电影的欣赏口味,据我的猜测,对王小帅的《青红》情有独钟的,不一定是吴宇森导演,很可能是评委会主席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作家托尼•莫瑞逊、男演员贾维尔•巴尔登这三位。

  金摄像机奖、艺术贡献奖、技术贡献奖:

  相当于最佳摄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服装设计奖、最佳化妆/特效奖。技术型奖项,比起奥斯卡奖对技术性奖项的细致分类,看中故事本身的戛纳电影节,对待技术部门的态度略显轻慢。

  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曾获艺术贡献奖(美术指导霍廷霄、美术设计屠居华),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则捧回过金摄像机奖(摄影吕乐)。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由权威娱乐媒体,如《Chronic'》、《Telerama》、《Liberation》、《Le Monde》、《好莱坞观察者》、《名利场》、《Le Figaro》、《Zurban》、《L'Humanite》、《TeleCineObs》、《》组成的评论性奖项,属于戛纳电影节之外的影评人奖,性质类似奥斯卡之前的金球奖、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等风向标。

  各家媒体按4分制对参展影片进行评审,即:4分(完美,Excellent)、3分(优秀,Good)、2分(一般,Not Bad)、1分(劣质,Bad)。获奖者则是各家媒体的综合评价分数最高者,通常获奖作品的得分在3.2以上。

  上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影片《孩子》的分数为2.8,评委会大奖得主《破碎之花》为3.1,王小帅的《青红》为2.3。

相关链接:戛纳的中国影人及华片英译【法国电影】戛纳电影节60周年之介绍篇【法国电影】戛纳电影节60周年之海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