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巴黎:巴黎第4区 - Hôtel-de-Ville
走遍第4区之——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格。
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
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开馆二十多年来,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已吸引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入馆参观。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工业创造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四大部分组成,供成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一个是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另一个是“儿童工作室”,4岁到12岁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绘画、舞蹈、演戏、做手工等。
工作室有专门负责组织和辅导孩子们的工作人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智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遍第4区之——巴黎市政厅 Hôtel de Ville
巴黎市政厅(法语:Hôtel de Ville)是法国巴黎自1357年以来的市政厅所在地,位于第四区的市政厅广场(在1802年以前名为“格列夫广场”,Place de Grève)。它具有多种功能:地方行政机构、巴黎市长办公室(自1977年以来)、大型招待会场地。
1357年7月,巴黎市长用市政府的名义买下了塞纳河右岸卵石滩坡所谓的“柱房”(maison aux piliers),那里是小麦和木材卸货码头,后来并入“格列夫广场”(Place de Grève,意为河滩广场),是巴黎人经常聚集的地点,特别是公开处决时。自从1357年至今,巴黎市政府一直位于这一位置。在1357年以前,市政机构位于夏特勒(Châtelet)附近的“资产者客厅”(parloir aux bourgeois)。
1533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为巴黎这个当时欧洲和基督教世界最大城市兴建一座相配的市政厅,他任命了两名建筑师:意大利人Dominique de Cortone(绰号红胡子),和法国人皮埃尔·尚毕日(Pierre Chambiges)。红胡子沉浸于文艺复兴精神,拆除“柱房”,制定了在当时高大、宽敞、光明、完善的建设计划。建设工作直至路易十三统治时期的1628年才告完成。
走遍第4区之——巴黎圣母院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直译为巴黎圣母主教座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
声明:双语文章中,中文翻译仅代表译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