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别节目:来自日耳曼语的一组“同源词”

首先,给大家拜个晚年啦!
每逢春节,“Faux Amis”都要制作一期特别节目,讲点高深的理论啦~~(^v^)
以前说过,“Faux Amis”节目是关于“同源词”的。不同语言中的“假朋友”其实都是“同源词”(cognate)啦。
什么是同源词呢?
童鞋们春节回到家里,要到处给亲戚拜年吧?什么“表姨婆”啦,“舅姥爷”啦……(红包拿来!^v^)
通俗地讲,“同源词”就是语言中的“表姨婆”,“舅姥爷”。
 “同源词”,顾名思义,就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有“亲属”关系的词。而 “同源词”之“源”,对英语、法语而言,主要是拉丁语。以前的节目中就介绍过很多“假朋友”的拉丁语词源。
一般来说,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民族都要学习先进民族的语言,如:讲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的满族入主中原后,就要学说汉语,写汉诗,读汉典,慢慢就被“汉化”了。
但也有相反的情况。汉语中来自阿尔泰语系的词汇也不少,例如:“哥哥”。据说,唐朝对外实行和亲政策,王族多行番汉联姻。西域汗国的公主嫁到中国来,她们称其娘家的汗王为“哥”(aqa, 突厥语:“兄,父”)。这个称呼很快就从宫廷中传播到社会上,流行开来。今天,“哥哥”已经成为汉语的核心词汇。另一个来自突厥语的核心词汇是“姐姐”。
我们常说的“哥哥、姐姐”,竟然都是“外来语”啦!(^v^)

 英语和法语的词汇交流也是同样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组来自古日耳曼语的“同源词”:
free, friend, Friday, afraid, belfry(beffroi), Fred(Frieda), Geoffrey, France, frank (franc), franchise, affranchir, frais (费用)
怎么样? 看上去不太象吧? 词的意思好象也没什么联系吧? 但它们确实是"同源词"---都源自同一个祖先!

 在“Free /libre”那期节目里, 我们提到, 有时“free” 翻译成法语的“franc” , 例如:
任意球: free kick             coup franc
自由港: free port            port franc(免税港)
共济会员:free mason       franc-maçon(自由的石匠,瓦匠)

据研究, “Frank”的一词的“自由”之义是从“法兰克人”这个民族名称来的。
  “法兰克”人是古日耳曼“蛮族”的一支。公元4-6世纪,他们从莱茵河流域向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高卢大举进犯,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就是现在法国的前身。
“法兰克人”是征服者,统治者,当然“自由”啦:他们是自由人,不受罗马法约束,不交税,也不用服劳役。
于是,“Frank”这个氏族名称, 通过联想,就被赋予了一系列“正能量”的性质: “自由”(free, not servile); “无碍”(withouthindrance), “豁免”(exempt from), “真诚”(sincere), “豁达”(open), “大度”(gracious), “慷慨”(generous), “高贵”(noble)…, etc.
今天,英语的“frank”意为“坦率,坦诚”,而“坦率” (outspoken)“自由” (free)的语意是相通的—— 只有当你无拘无束,无所顾忌时,你才能“坦率”,才能畅所欲言吧?
  “法兰克人”为什么自称“Frank”呢?有几种说法啦。
 “Frank”这个词,传统上认为源自古日耳曼语的“*frankon”:标枪,长矛(javelin, lance),这是“法兰克人”喜欢用的武器。所以“法兰克人”就是“用长矛的人”。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frank”可能源自拉丁语“frangere”,意为“破坏”(to break,wreck)。拉丁语的“Francus”则意为“破阵者,杀戮者”(he who broke (with), the breaker, slayer, destroyer)。根据此说,“法兰克人”实际上就是罗马军团中冲锋陷阵的日耳曼“敢死队”。(参考以下网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frank”和“free”(自由)是同源词——“free”的古日耳曼语源是“*frija-”,基本义为“亲人”(beloved),引伸为“自由”(not in bondage)。“亲人”和 “自由”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古日耳曼社会里有自由人和奴隶,奴隶基本上是“外人”(战俘),而自由人则都是“自己人”—— 根据此说,“法兰克人”的原始义就是“亲人,族人”啦。

 追根溯源,“free”来自原始印欧语(PIE)词根“*pri- ”,意为“爱”(love),其同源词有梵语的“priya”(爱,亲人),巴利语的“piya”(亲爱的) 等。巴利语佛经中有“爱别离”的说法,就是“piyehi vippayoga”。
从原始印欧语 (PIE) 词根“*pri-”到古日耳曼语词根“*fri-”,[ p- ] 变成了 [ f- ],这个“P→F”的转化,就是著名的“格林定律”所描述的现象。类似现象在世界各地的很多语言中都发生过。
 小知识:“P→F”音变请戳第二页

  在日耳曼语系中,含有“fri-”(爱) 这个词根的词汇比比皆是,例如:哥特语的“frijon”(爱),古英语的“friga”(爱),“ friðu”(平安),古挪威语的“friðr”(平安,安全,爱,友谊),现代德语的“freien”(求爱),“Freud”(喜悦),“Freund”(朋友),“Friede”(和平),etc.
当然,不要忘了英语的“friend”(朋友),这个词来自古日耳曼语的“*frijand-”,其老祖宗是原始印欧语的“*priy-ont-”,就是动词“*pri-”(爱) 的现在分词。
    PIE  →   Proto-Germanic   → OldEnglish  →  modernEnglish  
     *priy-ont-    *frijand-       freond friend
“友谊,平安,安全,喜悦”,所有这些,都与“爱”有关啦。

 值得注意的是,“friend”在历史上曾泛指“所爱的人”,这可以是“亲人”,“丈夫”,“妻子”,如下面这句:
The thirty years I have passed in the company of my best and dearest friend.
我与我最好的,最亲爱的朋友一起渡过的30年。——安妮·勃朗特,《阿格尼丝·格雷》
这句中的“friend”指的就是格雷太太的丈夫。
有一位日本研究者曾指出,对日本人来说,把自己的丈夫(妻子)说成是“朋友”是难以理解的。
中国人也常说,“分手(离婚)了,还能作朋友吗?” 如果说一对夫妻或恋人是“朋友”,是不是怪怪的呢?
而在英语里,“亲人”与“朋友”的界限从来就不是很明确的。

 “Friday”(周五) 一词来自古英语的“frigedæg”。这个词译自拉丁语“dies Veneris”(day of Venus:金星日)。日耳曼人用本民族的女神“Frigg”取代了维纳斯(金星)。“Friday”就是“Frigg's day”。
“Frigg”是北欧神话中的天后,众神之王奥丁(Odin)的妻子。她在北欧神话体系中的地位,绝非维纳斯可比。
“Frigg”一词在古日耳曼语中的原义是“爱人,妻子”(beloved, wife),和古英语的“freo”(妻子)是同源词,其语源最终可追溯到原始印欧语(PIE)词根“ *priy-a-”(beloved),其本义也是“爱”。童鞋们可能对北欧天后不太熟悉,但欧洲很多习俗都和她有关。比如,圣诞节时, 房间里都要装饰一个斛寄生(mistletoe)树枝,经过斛寄生下面的男女都要亲吻

下面几个同源词, 其共同的日耳曼语词根都是"*frithu"(peace), 就是"平安"的意思:
           frais (费用), afraid, belfry(beffroi), Fred(Frieda), Geoffrey (Jeff)
         至于词义的具体演化过程, 大家可以去查"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最后,还要说明两点:
1.虽然“假朋友”基本都是“同源词”,但“同源词”中只有很小部分是“假朋友”。例如:今天讲到的“free”和“friend”就不是“假朋友”。
2.本节目中介绍的“理论”,很多都只是“一家之言”,还存在不同观点,不能太当真啦。

春节之后, 童鞋们都要离开亲人, 回来上班, 上学了吧?
再次给童鞋们拜年啦!
有时间来小店看看吧,发大福袋啦!(^v^)

本内容为沪江法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内容来自节目《Faux amis:小心上当!英法同形词义辨析》,订阅请戳>>> http://bulo.hujiang.com/menu/6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