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评:

德国籍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多年来的电影中一直有直逼人心的心理刻划和令人坐立不安的人性弱点描写,从1997年的《恐怖游戏funny games》(2000年9月左右出过DDVD)到去年的《钢琴教师》,他的电影犹如心理分析手术台上待解剖的标本,在两个小时内哈内克向我们毫不留情地将人物的心理切割开呈现在大银幕上。

本片根据女作家杰林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对于女主角艾丽卡的性心理刻划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心理分析,从她的处境来看,影片更因此引申成为一次性别大战。

艾丽卡的家庭环境是男性缺席的,影片第一个镜头就是她进入到这个只有她和母亲两个女性共用空间里的长镜头。随后,我们从她的对白中了解到她的父亲似乎是死在精神病院里,男性位置不仅缺席,而且还成为片中女主角疯癫的一个合理注解。艾丽卡对待性的态度,与其说变态,不如说是对男性世界的反讽。她去观看自助色情录像,在门口等待时虽然是个中景,但你仍能感觉到周围男性异常的眼光中好奇和恐惧、厌恶。而她在录像室中选择观看的色情录像和闻男性手淫后丢弃的卫生纸更显示了她的性主观消费意识(这个词语可能不太准确,想说的是她在性方面的主动,因为很少有女性若无其事地主动来消费性的)。而她自残下体的举动更是表明了她对与男性性交的厌恶态度。从刀片的物化暗示和她自残后用卫生棉堵住伤口都是在明确拒绝男性介入她的性生活,这种拒绝的反抗态度与她生活中的男性疯癫阴影不谋而合。

直到男主角的出现,他以爱的名义出现在了女主角的生活中(这其中牵涉到一个重要的音乐命题,但由于我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导致无法深入理解弹奏的曲子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影响,是为遗憾),女主角的态度依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在女厕所和球房的两次“做爱”都是以艾丽卡为两性的主动方出现的,尤其是第一次,简直是一次蓄意的心理强奸,等到第二次同样结局的时候,男主角的传统男性性心理已被彻底摧毁,也因此引发了他后来入室殴打和强奸艾丽卡的变态心理。艾丽卡以性来做武器发泄自己对父亲的仇恨,最终伤害到了自己,片尾她的再次自残向所有观众证明了她在受到打击和侮辱的同时仍有女性最温柔的一面。

影片的基调是大块的白色和简单的布景设置,让人恍若置身一座巨大的精神病院,而导演哈内克则成了精神分析师,通过准确和简约的场面调度,一次次为观众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全片在刻划女性心理上能做到走钢丝式的不偏不倚,是相当高难度把握。而艾丽卡和母亲的关系、艾丽卡和学生的老少恋、两次罕见的90度俯拍弹钢琴的中近景、音乐在片中充当的重要角色、严酷的钢琴训练对艾丽卡心理的影响以及她对小女孩不知是恨还是爱的残害等大量丰富的细节,都可以从任何一点激发出对这部电影的心理想象和分析,亦是我这篇急就章所无法承受的了。(可参阅《DVD总动员》第三辑中小石头的精彩评论)

另外要提一句的是,女主角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实在令人过目不忘,亦让人又爱又恨,本以为她在本片中会是《八个女人》的老处女扮相,但其实在《钢琴教师》中的表现远复杂高明得多(八卦一句,她还亲自弹奏了影片中属于她弹奏部分的钢琴曲,而男主角则是手弹加事后配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