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与政治语汇

这里所说的“政治新语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法国革命期间首创、最先使用的新词汇;2. “旧瓶装新酒”式的词汇:不少词虽早已有之,但在法国革命中被赋予全新的含义;3.有些词汇虽来自其他语言,但法语当“二传手”所得到的这些词汇,其辐射作用和影响已大大超出了原初语言。

法语词汇“革命”

我们常说的“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一词,在法语中,均为当时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所产生的 “révolution”一词。该词源自中古拉丁文revolutio,在15世纪原为一个天文学术语,指天体的转动,而后扩大用在一般场合,意为“变动、突然的转折”。自法国革命起,该词方拥有一直到如今仍然适用的政治含义:现存政治或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1789年7月,路易十六听说巴黎爆发了起义,起义者攻占了巴士底狱,脱口而出“这是叛乱!”得到的回答是:“不,陛下,这是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前,现今巴黎的协和广场叫“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中改名“革命广场”。路易十六和大搞 “革命恐怖”的罗伯斯庇尔均在这个“革命广场”被推上了断头台。其时,有个权力很大的机构就叫“革命委员会”。

法语词汇“自由、平等、博爱”


在历史上,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而在1793年出现的“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fraternité)这个三位一体的著名口号,则经典地表明了法国革命的政治目标。

在思想传承上,口号中“自由”所包含的内容——“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源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平等”的要求则深受勒鲁《论平等》和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影响;而“博爱”则是体现了卢梭“公民宗教”的观点和人们对团结的渴求。

在语言的表达提炼和词汇的选择确定上,1793年,最初出现在巴黎墙头的口号是:“统一、共和国不可分割,自由、平等、博爱,不成功便成仁”。外省的许多地方也纷纷仿效。一时间,法国的街头刷满了这前一口号。我们比较一下这前后两个口号,一眼就能看出彼此的优劣!

在用词上,liberté,在法语中原意为“慷慨大度”,从法国革命开始,词义变化,方有了“自由” 这个含义,并一直沿用至今。“liberté”也因这一标语而得以大力传播,由此又派生出“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等词汇。“平等”也因此成了一个时髦词——当时至少有40个城镇、更多人在名字上都加上了“平等”这个附加语。后来的七月王朝国王路易擸菲力浦的父亲奥尔良公爵虽是大贵族也取了个“菲力浦 ―平等”的时髦名字。他“政治上正确”的名字,最后也没能使自己免上断头台。

1848年,“自由、平等、博爱”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定为官方口号。

其他政治词汇

在这里,第一个要介绍的是“左派”、“右派”两词: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之后,制宪会议开始讨论宪法。坐在议长左侧的是王权的反对者,而王权的拥护者则坐在右侧。此后,“左派”、“右派”的说法,先在欧洲,后渐渐在世界上通行——左派、右派就分别成为政党派别政治上激进或保守的代名词。

“官僚体制”(bureaucratie),这个词为法国国民经济学家樊尚尚德德古尔内所创,在推翻波旁王朝过程中,成了一个常用词,很快为欧洲其他语言所吸收。“恐怖主义”(terrorisme):欧洲诸语言中“恐怖主义”一词均源自法语。从词源上讲,这个法语词的构成又来自拉丁词“terror”(恐怖)。在当时,“恐怖主义”多指在法国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所奉行的恐怖政策。

其他重要词汇还有:彻底、激进(radical)、结盟、委员会、宪法、国歌、舆论、爱国主义……可以说,现今操西方语言的任何政治家、政客,不管他对法国大革命持何种看法,他都无法拒绝使用在法国革命期间形成,或赋予新含义并大力加以推广,进入所有西方各语言的来自法语的政治语汇。即使是巧舌如簧的政客,没有了这些词汇,也无法发表什么政治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