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帕那斯区Montparnasse

  再向南走,认着那座高耸的蒙帕那斯大厦,底下就是蒙帕那斯区。这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里的帕那斯山(Mount Parnassus)。那是9位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缪斯女神住所。17世纪到这里研读古代诗歌的学生就以此典故命名。

  18世纪始,这里就建设了大道,从此舞台歌榭蓬勃不绝。但它最辉煌还是20世纪上半叶,这里整个区就是巴黎人文中心。当时世界各地出名或仍未出名的文化人都蜂拥于此,思想家如列宁、沙特,文豪除海明威还有托尔斯泰、费兹罗、亨利米勒,画家如莫迪兰尼、米罗、达里,雕塑家除了罗丹还有贾格美蒂,总之数不尽数,他们常就在这里的沙龙茶座高谈阔论,在这里旅居,在这里找灵感,也在这里留下珍贵足迹。就算他们最终并没留在此区的蒙怕那斯墓场里,但这墓场仍是巴黎市内躺着最多名人的文化葬地。

  不妨悄悄地穿街走巷,寻找那片当年文化人只能以微薄租金居住的La Ruche文化足迹区,别看有些咖啡座又小又旧,你座位看到巴黎的角度也许就是莫迪兰尼盯人的角度,然后再试一道当时很流行的法国薄卷饼crepes,别意外像Le Rotonde、Le Cloiserie des Lilas、La Coupole这些常读到的传奇老字号今天依然屹立存在,而它们那份文化气质,今天依然绕梁如昔。

 

 

巴黎若少了路边咖啡馆,它还是巴黎吗?

 

蒙马特,是另种回忆的美

 

我是特别为了要"感觉梵高"而常到蒙马特去,因为他在巴黎时就住这附近。喜欢爬着斜斜梯级,扶着绿色栏杆,尤其喜欢深夜时分去。圣心院在深夜像浮在半空的梦境,我听着背后声音,希望尾随的步声就是梵高的夜归鬼魂。

  已故台湾艺术家席德进称蒙马特是"巴黎的乳房"。白天它其实很游客化,像Place du Tertre这里除了游客就几乎看不到几个巴黎人。但夜色降临后它却是个能寻刺激的"放逐族胜地"。粉笔画画家在路上卖艺,姿态造型艺术家纹风不动地点缀场景,有毫不造作的生活,有不修边幅的率性,有点的浪荡,不过也能买到廉价红酒和最地道的法国面包。

  逛到奥布尔圣赫诺尔大街,就喧闹多了,小市集也多。而在红磨坊附近,情色的璀糜与失落的萧索,反差显然更大,深夜街上还常有越夜越戏剧化的情景,此区此景历史悠久,你大可远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