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50~60年代):李翰祥率先发轫

在1956年第九届戛纳电影节上,由中国著名导演蔡楚生率领的电影代表团首度访问戛纳,此番前来,代表团主要的目的是来学习观摩,所以并未携电影作品参赛,但这让世界影坛开始逐步了解中国电影了。

而在1959年,中国台湾导演田琛执导的电影《荡妇和圣女》,顺利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有幸成为第一部角逐金棕榈大奖的中国影片。

进入60年代,香港电影正在完成从文艺到商业的转型过程,邵氏公司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当时邵氏公司因为将擅长电影宣传的邹文怀招致麾下,所以也促成了李翰祥电影的戛纳之行。

1960年第十三届戛纳电影节上,邵氏公司将李翰祥执导的神怪片《倩女幽魂》送到戛纳参展,欧美影人惊叹于该片所展现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纯真意境,对李翰祥在电影美工上的造诣大为折服。

1962年,李翰祥的另一部力作《杨贵妃》再度来到戛纳,本次作为参赛影片进入主竞赛单元。邵逸夫携该片的主演李丽华也在戛纳同时亮相,当时李丽华甚至穿上了片中的戏服,雍容典雅的贵妃袍让世界影坛赞叹不已。《杨贵妃》最终获得了“最佳内景摄影色彩奖”,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夺奖的中国影片。

之后的1963年,邵氏继续将李翰祥的《武则天》送入戛纳参展,但频繁的送展同一类型的作品,令到戛纳电影节产生腻烦心理,《武则天》在戛纳未再次引发轰动效应,邵氏公司也就此改变路线,不再奢求以古装文艺片拓展欧美市场。